認識人性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kmcode=2011730225234&RID=C1349761593&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認識人性》



    「越是理解自己和他OK忠訓 信貸銀行推薦人,就越能有更好的生活。」

    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理解阿德勒學說的第一本書

    1928年德文修訂版中文譯本

    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殿入口,刻著一句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gnothi seauton),那是人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其答案的課題。人一生的際遇,無論是家庭、婚姻、職場或社會生活,遭遇到種種放不下也想不開的煩惱、糾葛和挫折,如果不從認識人性著手,探究其性格形成的源頭,就永遠找不到解答。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的性格不是天生或遺傳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依據其人生目標,逐步發展而成,因此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人從孩提時候,就會因為身體構造和環境的問題心生自卑感,而克服這個自卑感就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目標。如果因為人的好勝心和虛榮心作祟,使得心理發展轉向對於權力和認可的渴望,便會導致性格上的種種偏差,一輩子困擾著人們。而探究這個性格發展的偏差,讓人認識到生命的另一個重要動力,也就是社會情感,並且擴而充之,才能使人的生活回到正軌,和自己的生活和解,建立更充實的人際關係。

    「認識人性」是阿德勒在維也納社區大學開設的課程,每學期都有五百多個學生選課,一九二七年整理講座內容出版後,更成為全球暢銷書,也是阿德勒最家喻戶曉的作品。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認識人性》正是這個主張的代表作。

















    • 作者介紹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與佛洛伊德、榮格並稱心理學界三巨頭。

      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位醫生、心理治療師。早期師從佛洛伊德,後來因為不認同佛洛伊德過於強調性本能的論點而與他決裂,並自創「個體心理學」此一心理學體系,被稱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對後續的西方心理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譯者介紹





      區立遠

      臺大哲學系碩士,德國杜賓根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譯有《一九三三:一個猶太哲學家的德國回憶》(行人)、《疾病與權力》、《山屋憶往:一個歷史學家的臨終追想》(左岸)等。



















    認識人性-目錄導覽說明





    • 目錄

      各界推薦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部概說

      導論

      第一章:人的內心

      一、內心生活的概念及其前提 二、心理器官的功能 三、朝著目標努力的內心生活

      第二章:內心世界的社會性質

      一、絕對真理 二、社群的強迫性 三、防衛與適應 四、社群情感

      第三章:孩童與社會

      一、嬰兒的處境 二、種種挫折造成的效應 三、人類是社會的動物

      第四章:外在世界的印象

      一、普遍的世界觀 二、世界觀的發展的種種元素 三、幻想 四、夢(概說) 五、移情 六、對他人施加影響(催眠與暗示)

      第五章:自卑感和追求認可

      一、幼年早期的處境 二、自卑感的補償,對認可和優勢的追求 三、主要軸線和世界觀

      第六章:為人生做準備

      一、遊戲 二、注意力與分心 三、過失和健忘 四、無意識 五、夢 六、天賦

      第七章:兩性關係

      一、社會分工與兩性社會 二、男性在當今文化中的優先地位 三、對女性劣勢地位的偏見 四、逃避女性的角色 五、兩性間的緊張關係 六、改善的嘗試

      第八章:手足

      第二部 性格論

      第一章:概論

      一、性格的本質與形成 二OK忠訓 各家銀行房屋貸款利率、社群情感對性格發展的意義 三、性格的發展方向 四、有別於其他的心理學派別 五、氣質和內分泌 六、小結

      第二章:攻擊性的性格特徵

      一、虛榮(好勝心) 二、妒忌 三、嫉羨 四、吝嗇 五、仇恨

      第三章:非攻擊性的性格特徵

      一、避世 二、恐懼 三、膽怯 四、適應不足的症狀:沒有被馴服的本能

      第四章:性格的其他表現形式

      一、開朗 二、思想和表達方式 三、小學生心態 四、墨守成規和不知變通五、 卑躬屈膝 六、狂妄自大 七、情緒化 八、倒楣鬼和可憐蟲 九、宗教狂

      第五章:情緒

      第一節:造成隔閡的情緒

      一、暴怒 二、悲痛 三、情緒的濫用 四、作嘔OK貸款轉貸 五、恐懼(驚嚇)

      第二節:使人拉近距離的情緒

      一、快樂 二、同情心 三、羞恥心

      附錄:關於教育的一般註記

      結語













    OK忠訓 汽車貸款零利率





    專文推薦

    吳毓瑩 臺北教育大學心理OK忠訓 汽車貸款利率2017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監事長

    楊瑞珠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

    列名推薦

    王文秀 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兼任教授

    林惠蓉 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

    林蕙瑛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

    連廷嘉 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

    曾文志 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蘇益OK忠訓 就學貸款率利試算賢 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推薦序】

    是理解、還是認識?是自我、還是他人?重讀阿德勒的認識人性

    OK忠訓 二胎車貸條件--吳毓瑩

    是的,你手上拿的這本書,原文德文版於九十年前(一九二七年)阿德勒撰寫後問世,他自己則在寫書後十年於蘇格蘭亞柏丁市,在赴約演講的路上突然心肌梗塞過世。阿德勒一生言談紀錄與期刊文章三百多份,惟系統性寫下的著作不多,只有七本,其中六本完成於一九二七到一九三一年,正值他人生經驗與學術思想豐厚的六十歲左右四年間。說真的,阿德勒確實「說的比寫的好聽」,讀他的文字向來辛苦,於此一定要向翻譯區立遠先生致敬。但我們也聽說了,聽阿德勒演講如沐春風,他把學術語彙轉化為日常用語,說給一般民眾聽曉,一場接著一場,到處趕場,他急什麼呢?他在作者序中說,「本書主要任務試圖從個人的錯誤行為中,認識到我們在社會的活動與工作上的缺陷,找出錯誤所在,讓他知道他可以對社群生活的和諧調適有影響與貢獻。」我總是從阿德勒身上看見走過列國、累累若喪家之犬的孔子。他們兩位智慧大師,心中懷著仁,大力強調自我目的論對於人生方向的引導,孔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目的,不是誰為我安插,而是「我」自己的決定。仁,阿德勒也一樣相信,是導向社會情懷下我所做的選擇。

    當我收到商周邀請寫這本書的推薦文時,不禁想,幾個月前才剛推薦一本啊?這本有何不同呢?四分之一個世紀前,兩大出版社,遠流與大中國圖書社,前後相隔一年(一九九○、一九九一)翻譯了這本經典著作,正是解嚴啟動不久發生野百合學運(一九九○)之時,道德與秩序正需重整,阿德勒所倡導的民主價值正在被臺灣人民品嚐著。今年(二○一七)也是這本書再次熱門的年度,遠流剛出版了《阿德勒談人性--了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而今商周出版更以德文直譯的方式出版《認識人性》,讓臺灣民眾,經歷過野百合民主運動後二十五年洗禮於太陽花學運審判結果的此刻,打開這本德文直譯本,細細咀嚼民主的滋味,重新理解阿德勒的信念。

    那麼,這本德文直接翻譯版,連題目《認識人性》都忠於德文(Menschenkenntnis),不走美式白話版《了解人性》,也非走市場派的《阿德勒談人性--了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對於讀者而言,有何意義呢?並非商周宣傳「這是出版九十週年的紀念版」,我們就買單,直白相信這是一本有價值的書。我們不是讓市場左來右去的讀者,所以,德文直譯本,真的有價值嗎?

    阿德勒在臺灣的第一本翻譯著作,應該是黃光國於一九七一年翻譯的《自卑與超越》(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阿德勒一直強調人自出生之後便在尋找生命的意義,型塑自己的圈圈叉叉。這個圈圈叉叉,黃光國從英文life style, life pattern翻譯成生活樣式。如果細讀阿德勒理念,這圈圈叉叉固然展現在生活中,然更是人生發展方向的指引,因此,我採用美式英文用法,稱為生命風格。閱讀區先生的譯文時,我才知道風格二字,德文原文是生命軸線(Lebenslinie),看見德文採用絲線的比喻,我當下好感動,而且有一股「我懂了」的感覺。風格二字總有著一點點品味造型品牌形式的意味,英文沒有life line這種表達法,所以採用最貼近的 life style。過去我們囿於英文的說法,限在風格二字當中,殊不知用軸線來比喻時間與生命,早已在我們自己的文化中,卻不在美國文化裡。線這個字在中文裡一向比喻感情、時間、牽連以及流動,生命線更是寫在我們手掌上命運線,本身就是一個常用詞彙,國畫的卷軸也是利用橫長軸來表示時間的逝去。很安心看到區先生把德文附上,讓我感受到阿德勒採用生命軸線的比喻,述說我們對於經驗的看待與認定如何主導我們生活。生命軸線把這一切大大小小事件與感情匯聚在一起,如同河流一般,滾滾捲起了所有話語行動經驗走成河道,朝向我們自定的目標而流。因而人的一生,便走成了一個往特定方向流滾而去的軌跡,成為生命軸線。在生命軸線的引導下,我們的行動朝著目標與意義的方向步步累積往前,因而,這也是一股有方向的行動軸線(Bewegungslinie),更勝於英文翻譯本所採用的行為模式(behavior pattern)一詞。有時英文也會使用movement,然單看英文,不會把movement翻譯成行動軸線,便少了方向性的力道支持。行動軸線的重要,如同第五章所說「因為真正起作用的,總是人的行動軸線(Bewegungslinie)。這條線也許可以有若干程度的修正,但是其最主要的形式、節奏、能量以及意含,卻是從童年時期起就確立的。」

    阿德勒特別強調行動的方向,以終為始,是人生的走向。

    過去我們年紀小,以為自己的一切都是家庭、父母、老師、兄弟姊妹、同學、或家境造成的,阿德勒相信因果論確實可以解釋生命過往的歷史,然而,卻無法解決也無法設定生命的意義與目的。而生命軸線走法,其實,一直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這本書就是要清楚喚醒平凡的我們,要大聲呼喊讓我們知道、看懂自己擁有生命軸線的主導權,看到自小我們對於經驗的自我解釋所留下的印記。經驗不是客觀上所發生的事件,而是如德文所採用的文字,「做」經驗(eine Erfahrung machen),所經歷的人事物對我們的影響為何,端看我們自己如何去「做出」我們的經驗存在腦海中。做出,多好啊--在這「親手手作」珍貴的年代裡。

    以前只能從美式英文版來認識阿德勒,常覺得,其實是透過美國人的文化眼睛,再加上華人對於美式英文的理解,來欣賞阿德勒。現在有區先生的直譯版,以及編輯穿梭於讀者與譯者之間,我至少可以摘掉一層過濾片。讀時,常有一股感動,至少我與阿德勒的思想之間,只隔著一層文化一個人,而不是兩重文化、兩個人。希望讀者也有這樣的心情,我們一起走入這一片心理學領域中可滋長心靈生命的智慧沃土,「做出自己的經驗」。

    重讀本次商周出版區先生的翻譯力作,讓我省思,對於人性「重新做出自己的經驗」,是一種理解還是一個認識?我閱讀阿德勒留下的文字,做為人性闡述的知識,感受到阿德勒前輩希望我們徹頭徹尾重新整理自己對於人性的認識,重新轉換「認識人性」的觀點。因此在整本書中,你會常常與「認識」「知道」「知識」這幾個詞相逢。阿德勒相信,如果認識論觀點轉換了,我們才有接下去的理解與行動。認識與知識,是改頭換面的起點。因此認識人性,也成為我們理解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說的出發點,其對於我們了解人性的期待,是更根本的認識論基礎。

    關於人性,究竟阿德勒更在乎認識自我,還是認識他人?到底了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還是認識自己就能了解他人?兩種邏輯關係是不一樣的。假設我們用等價逆命題的檢核方式來看待前後兩個命題的話,前面所說「了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的檢核逆命題是,「如果你不認識自己,那表示你還無法了解他人」;後者「認識自己就能了解他人」的等價逆命題是「如果你還不能了解他人,那表示你根本也還沒有認識自己」。到底要先認識自我?還是他人?讀者是否覺得,兩種說法都有道理。是的,我自己說來說去,都覺得好有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我們生而為人所強調同理共感之心。我有這感覺,所以我能感受你的感覺。我感受你的感覺,如同我自己也在經歷這感覺。你感時候我看到你感而我感,二者是同時發生的。我感如何而來,往往也是因為看到你感,啟動我的感。這個啟動的祕密,藏在鏡像神經元當中,是人類組合成為社會,共同合作在地球上共存共榮的根基。所以,這人性的認識,是先自我還是先他人?我只能說,二者同時存在於我們的心智中。孔子在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聽起來好像不夠積極,「我所不要的,不要給別人。」然而,其等價逆命題是「我所給人的,是我覺得好的。」換言之,也就是「民之所欲常在我心。」這一點,與阿德勒的社會情懷(或說社群感情)跨越兩千五百年相互共鳴。甚且,於一九九○起始迄今的科學研究中,發現這一點共鳴早已銘刻在現代智人大腦歷經二十萬年演化的鏡像神經元當中。

    不論是累累如喪家之犬卻清楚知道自己散播仁的使命之孔子,還是殷殷冀盼民眾知己改變生命共創社群的阿德勒,兩位前輩捧著他們一生的智慧言語,告訴我們「先前以為自己受到無可避免的因果論所決定,因而在此命定之下一直想要脫逃。而今有了自我知識,了解我們自己可以決定我們行動的後果,知道我們靈魂的動力方向,我們就不用去逃避過去所害怕以為無法掙脫的因果論,我們就成了不一樣的、新生的人。」(導論最後一段)。以此與展書閱讀的您共勉。

    (本文作者為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監事長)

















    人的性情決定了他的命運——希羅多德(Herodot)

    認識人性有個基本條件:太自負或驕傲是行不通的。正好相反,對人性真正的認識必須是謙虛自持的,因為它告訴我們,認識人性是個非常艱鉅的任務,而且是人類自有文化以來就不斷追求的,只不過人們一直沒有很明確的目標,也沒有系統化的探討,因此往往只有少數識見超卓的人,才能夠比平常人更加洞察人性。在這裡,我們就碰到一個痛處:當我們不預設立場地檢視人們對人性的理解程度時,就會發現大多數人都是不及格的。我們對人性的認識其實都很貧乏。這和我們疏離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前人們的生活不像現在這麼疏遠。從孩童時期起,我們就很少和外界接觸,家庭把我們隔離起來了。我們整個生活方式也不允許我們跟周遭的人有如此親近的接觸,但是若要發展「認識人性」這門知識的話,這種親密的接觸卻是不可或缺的。這兩個重要因素是互相依賴的:我們無法與其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因為我們缺乏對於人性更深刻的理解,而和他們疏離太久了。

    這種對於人性知識的缺乏,它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我們在和鄰人相處上、在和他們的共同生活裡,總是會出現問題。我們往往會看到一個很刺眼而敏感的事實,那就是人們經常各行其是、各說各話、找不到共同點,因為他們彼此形同陌路,而且不只是在範圍比較大的社會裡,甚至在家庭這個最緊密的圈子裡,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父母親感嘆他們永遠都搞不懂自己的小孩,而孩子也老是抱怨父母親不了解他們,這樣的言語我們再熟悉也不過了。然而在人類共同生活的基本條件裡,互相了解是必要的,因為我們對周遭的人的整個心態都取決於我們的相互了解。如果人們更能夠理解人性,在相處上就會更加和睦,因為我們會避免可能發生齟齬的相處方式;而那些方式現在之所以還存在著,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相互了解,因而很容易被外表蒙蔽或是被他人的偽裝給欺騙了。

    現在我們要說明:當我們嘗試在這個至為重要的領域裡界定一個我所謂「人性知識」的學門時,為什麼偏偏要從醫學出發,而這個學門有哪些前提,擔負哪些任務,可以期待有哪些成果。









    編/譯者:區立遠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1*14.8
    頁數:336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追蹤







    • 譯者:區立遠








    •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7/5/6








    • ISBN:9789864772346




    • 金石碼:2011730225234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OK忠訓 信用瑕疵房貸全齡適讀




    • 館主推薦:★★★★★








    OK忠訓 房屋二胎貸款銀行認識人性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kmcode=2011730225234&RID=C1349761593&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CFE565351B504428
arrow
arrow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